李照国:中医翻译教育事业的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4-22  作者:    浏览次数: 10   返回

中医翻译教育事业的发展


李照国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摘要:中医翻译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加快中医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桥梁,中医翻译教育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的优秀外语人才和杰出中医人才的重要路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翻译教育事业在各中医院校逐步开展起来,为中医走向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中外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和学术组织在中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开辟了独特的蹊径。本文根据作者30多年来从事中医翻译实践、研究和教学的体会和感悟,就中医翻译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现状、目标、成就和前景作了简要的总结分析,为其未来的发展梳理了思路,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内涵。

关键词:中医;翻译;教育;专业;人才


On the Development of TCM Translation Education   

Abstract: TCM trans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and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and its education is, accordingly, very vital to cultivate excellent foreign language and TCM talents wit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Since the 1980s, as TCM translation educ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in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for spreading TCM worldwide have been fostered, and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academic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very much strengthened in this field. Based on the author's more than 30 years’ experience in TCM translation practice, research and teaching,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summary and analysis on the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goals,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CM translation education, thus to organize the thoughts, expand the vision and enrich the content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CM; Translation; education; discipline; talents



中医翻译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医翻译事业的推进,中医翻译逐步纳入到中医院校外语教育和翻译实践的教学之中,为中医院校学科体系的建设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中医院校人才的培养开辟了合璧中西、贯通古今的渠道。

一、知识的普及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推进,中西方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深化。作为中国独有学科的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而且也是一门人学,更是一门国学。自20世纪70年代针刺麻醉术的研制成功,中医在西方的影响不断扩大,学习和研究中医的西方人士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和WHO合作的开展及国际教育基地的建设,来华学习中医的西方人士日益增加。中医翻译——特别是中医英译——的需要越来越紧迫,尤其是中医院校、中医医院和中医研究机构。虽然要求紧迫,但要真正地推进这样工作,难度却非常的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医界懂外语的很少,而外语界懂中医的则更少。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医翻译的问题,特别是中医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就必须在中医界普及中医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更必须在外语界普及中医的基本常识和中医翻译的基本要求。对于这一问题,中医界和外语界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1993年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外语专业委员会在山东威海召开年会的时候,时任国家外文局副局长的黄友义先生出席了会议,在大会发言中,他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并且希望中医界对外语感兴趣的人士和外语界对中医翻译重要性有认识的人士积极行动起来,将中医和外语,将中医和翻译,将中医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密切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支跨学科、跨专业、跨文化的翻译队伍。

黄友义先生的讲话,可谓一语中的。但要实现这一理想,无论在中医界还是外语界,都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有很多的时间、精力和勇气需要孜孜不倦地投入。学界很多人士对此有清楚的认识,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却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所以,虽然经过学界有识之士的不断呼吁和鼓励,中医翻译领域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黄孝楷、帅学忠先生的离世,随着欧明、谢竹藩等先生的年老,随着一批中青年译者的转行,正在渐渐兴起的中医翻译界日显萧条,中医翻译的学习意识、实践意识和研究意识日趋薄弱。这就是21世纪中医翻译所面对的严峻现实。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强化中医翻译的三大意识。而要强化中医翻译的这三大意识,首先必须大力地普及中医翻译的基本知识。这一基本知识的普及,单从学术刊物的角度进行推进,其影响力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若能将其纳入中医院校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教学之中,其潜移默化的普及和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处于这样的考虑,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时候,个别中医院校的外语教师已经开始在外语教学中,将中医翻译纳入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将中医翻译纳入研究生的教学之中,编写了一册内部使用的教学材料,开辟了中医翻译教育的先河。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两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和同事们编写出版了《中医英语教程》,这是国内外第一部旨在普及中医翻译知识和培养中医人才的专业教材。

进入21世纪,中医走向世界已经成为我国振兴中医、发展中医的战略方针。要从理论到实践使中医系统深入地走向世界,翻译是必不可少的桥梁。而要搭建好这样的一座桥梁,翻译队伍的建设、翻译知识的普及和翻译水平的提高,是其关键的关键。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中医教育界义不容辞。正是处于这一考虑,自20世纪90年代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翻译便逐步地进入到各个中医院校的教育体系之中。尽管有很多学校依然将其视为选修课,但对其基本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还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经过各中医院校通过教育体系的普及和传播,使许多中医院校的外语教师、中医人员和本硕博士对中医翻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中医翻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课程的开设

随着中医翻译基本知识在中医界的逐步普及和传播,随着中医院校选修课程的开设和系列讲座的举行,将中医翻译纳入中医教育体系和中医课程设置之中,已经成为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然之举。进入21世纪之后,很多中医院校逐步将中医翻译纳入了课程体系之中,成为中医院校基础教育的课程之一。

经过多年的普及和努力,21世纪之后中医院校开设中医翻译课程已经成为中医界和外语界的共识,从而为中医院校构建了一门合璧东西、贯通古今的特色课程。当然,由于人才的匮缺、翻译标准的欠缺和翻译水平的有限,这门课程的开设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材的编写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医翻译的教材已经开始问世了,但相对而言,还比较粗浅,还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如1995年我们编写出版的《中医英语教程》,虽然是国内外第一部专门讲授中医翻译理法、普及中医翻译常识的教材,但从专业性和系统性方面看,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由于在我国大学的外语教学中,英语是最为主要的外语,所以中医翻译课程一般指的就是中医英译。而中医英译一般又分为两类教学形式,一种叫中医英译,一种叫中医英语。两者其实是合二而一的。中医英译可谓见词明义,讲的就是如何用英语翻译中医的问题。而中医英语,则强调的是由于中医英译的长期实践和中医在西方的长期传播,在英语中所形成的一些从词汇到句法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Chinese English一样。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能基本了解和掌握中医英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中医在英语语言中形成的独特表达方式和独有词汇有一个比较宽泛的了解和认识,为其今后的中医英译实践和研究开辟更为宽阔的路径。

的问题。21世纪初,中医英语教材的编写进入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专业性和系统性都有了较为深入的发展。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朱忠宝先生主编的中医英语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我们主编的中医英语教材,200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李磊主编的中医英语教材,就是集中的代表之一。

21初到现在,几乎年年都有中医英语之类的教材问世,各个中医院校几乎都有了自己编写的中医英语教材。这些教材的接踵而至,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中医翻译的基本知识,培养了中医院校学生翻译中医的基本意识,推进了中医翻译事业的发展。但在规范性和专业性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比如中医基本术语的翻译及其标准化问题,一直困惑着中医翻译界,也一直影响着中医的国际交流。当然,要真正地实现中医基本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单靠翻译者自己的努力还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各级学术组织,特别是国家职能部门的大力推进和有效掌控。近年来国家所制定的中医名词术语国家标准英译版,以及“世界中联”、WHOISO所启动了标准化工程,均在一定成都上有效地推进了中医基本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发展。但这方面的发展,目前还有待于在国内中医翻译界得以普及和传播。

2007年,我们主编的《中医英语》教材入选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英语和中医翻译事业的重视。为了完善这一规划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组织国内各中医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调整和补充,在中医英语教材的编写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四、专业的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院校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有了很多的突破,几乎都在向所谓的综合性高校发展。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下,外语专业在中医院校也有了极大的拓展。目前,很多中医院校都有了外语学院或外语系,基本都以英语为主,也有其他的小语种。作为中医院校的外语专业,很自然地都与中医专业有着一定的关联性,都将中医翻译作为其发展方向。这也是中医院校外语专业的基本特色。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中医院校外语专业的发展依然有很多值得完善之处。有些中医院校的外语专业,总是在极力地向外语院校的外语专业靠拢,愈来愈淡化了中医外语和中医翻译的特色。这样的走向,一方面与时代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中医院校外语专业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各中医院校具有较好中医翻译能力和水平的外语人才现在已经愈来愈少。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中医外语和中医翻译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难以克服的困境。这就是中医院校的外语专业总是在向外语院校的外语专业努力靠拢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学科的建设角度来看,这样的靠拢当然有利于纯外语专业的教学和发展,但却无利于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外语专业。

当然,中医院校外语专业向着纯外语专业方向的发展,与中医外语与中医翻译专业的实际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从专业性的角度来看,目前所谓的中医外语和中医翻译还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还不完全具备专业学科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门成熟的学科,起码应该有三大专业标志,即专家、专著和专论。所谓专家,并不是指的哪一位有名有姓的学者,而是指本专业领域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就像中医专家一样,各个院校、各个地区、各个层面都有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而不是一位或两位。这正是中医翻译界目前最为缺乏的。所谓专著,也不是指某位学者的专著,而是指的本领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系列学术著作。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具有这样的风貌。这也是中医翻译界目前最为欠缺的。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只有个别学者撰写出版了一些研究著作,绝大多数学者皆无有这方面的建树。所谓专论,指的是构建的一套专门指导相关专业发展的理论、标准和应用体系。这也是目前中医翻译界最为缺乏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正是由于专家、专著和专论的欠缺,极大地影响了中医院校独具特色的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发展。由于中医外语和中医翻译专业的不成熟,还未形成自己的专业领域,要拔苗助长似地推进其发展,也很难有实际效应的。所以,通过纯外语专业的发展来推进中医外语和中医翻译的学科建设,也还是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的。

五、人才的培养

要发展中医翻译和中医外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为重中之重。如何才能建设师资队伍,如何才能培养人才呢?这个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密切关注,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甚至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受中医师带徒这一传统的影响,一些中医院校有一定翻译经验和翻译能力的老师,影响和感染了身边的一些同事或同学,潜移默化地带动他们走向了中医翻译的领域。这是中医翻译人才培养的最初模式,目前中医翻译界年过半百的译者和研究人员,大部分就是通过这一路径跨入中医翻译这个独特领域的。我自己当年就是受外语教研室老主任的影响,私下拜他为师,在他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和研究中医翻译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这一师带徒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有了一定的突破。一些有志于从事中医翻译的外语工作者,为了深入学习中医并将中医与外语紧密结合起来,开始寻找从专业的角度跨入中医界的路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直接报考中医专业的硕士或博士。作为外语工作者,要直接报考中医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报考者对中医专业课程要认真地学习,系统地掌握。另一方面招生单位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也需与时俱进地加以调整,以便能为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经过一些外语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一些招生单位人才培养理念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两三位外语工作者先后考取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硕士和博士,为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个颇为理想的蹊径。

进入21世纪之后,外语专业与中医专业的结合,已经成为中医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人所共识的理念,几乎每个中医院校都有外语工作者考取中医专业的硕士或博士,为中医翻译和中医外语人才队伍的建设搭建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平台。这些跨学科的青年学者,如果能积淀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加以结合,努力研究和探索中医翻译的理法方要,一定会推进中医翻译和中医外语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一定会使“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中医翻译和中医外语赢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天。


引用:李照国,中医翻译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登录